PRODUCTS CENTER
电晕笔的测试结果受环境条件、材料状态、操作方式三大核心因素影响,这些因素会直接导致测试值出现偏差,无法准确反映材料真实表面张力。
环境温湿度会改变测试液的物理特性,进而影响铺展效果,是最常见的误差来源。
(1)温度:温度过高会加速测试液挥发,可能导致液体在 2 秒观察期内提前收缩,误判为材料表面张力不足;温度过低则会增加测试液黏度,使其铺展速度变慢,同样影响判断。标准测试环境温度通常要求为 23±2℃。
(2)湿度:湿度过高会让材料表面吸附水汽,可能稀释测试液或改变表面状态,尤其对塑料、薄膜等非吸湿性材料影响明显;湿度过低则可能导致测试液快速干涸,干扰观察结果。标准测试环境湿度通常要求为 50±5% RH。
材料表面是否清洁、平整,直接影响测试液与表面的接触效果,进而影响结果准确性。
(1)表面清洁度:材料表面若残留油污、灰尘、脱模剂等杂质,会形成隔离层,导致测试液无法与材料本体接触,出现 “假性收缩",误判为表面张力不达标。
(2)表面平整度:材料表面有划痕、褶皱或凹凸不平时,测试液会在凹陷处聚集、在凸起处收缩,无法均匀铺展,难以准确判断是否符合达因值要求。
(3)表面处理时效性:部分材料(如塑料薄膜)经电晕处理后,表面张力会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(即 “衰减效应")。若测试时间距离处理时间过久,可能测出低于实际处理效果的数值。
操作手法的规范性、测试液和电晕笔的状态,会导致同一材料多次测试结果出现差异。
(1)操作手法:
a、握笔角度:未垂直于材料表面划线,会导致测试液涂布不均,部分区域液体过厚或过薄,影响收缩判断。
b、划线速度与力度:速度过快易导致液体断裂,力度过大可能损坏材料表面;两者不当均会破坏测试液的均匀铺展状态。
c、观察时间:未严格遵循 “2 秒内观察" 的标准,过早或过晚判断,都会导致结果偏差(如超过 2 秒后收缩,仍误判为合格)。
(2)工具状态:
a、测试液保质期:使用过期测试液,其表面张力会发生变化,本身已不符合标准,无法准确检测材料。
b、电晕笔密封性:笔帽未盖紧或笔身泄漏,会导致测试液挥发、浓度改变,或混入空气形成气泡,影响测试效果。
0531-62335477